詳細說明
在國內圓柱模板市場火熱銷售的同時,不少建筑建材企業嘗到了甜頭,紛紛擴大生產,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但他們選擇的道路是錯誤的,而且走了許多企業曾經失敗的“大而全”的老路。有些圓形模板企業盲目擴張,為擴大規模上線各種相關、不相關的產品,無數事實證明這種“走回頭路”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目前“大而全”已成為制約國內圓柱模板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攔路虎。
五六十年代,經濟結構單一,私營經濟基本只存在于書面形式,國有企業除了包攬員工的吃喝睡覺外,在生產經營方面沒有任何空間,完全按照政府主管部門的計劃和指示運作。當時的企業不是“大而全”就是“小而全”,沾著核心產品的產品就會做,企業運作中涉及的設備都要配套。它們不僅僅是研究、開發、制造、銷售一條龍等“全”企業,而是企業產品從零配件到包裝材料,大部份關鍵部件基本可自給自足,生活教育設施一應俱全,“全”小企業的情況也不同,核心業務不突出的被稱為“小而全”。我們可以看到,“大而全”、“小而全”的核心競爭力不突出,產品質量不高,企業經營負擔重。在經歷了沉痛的國企重組與市場經濟的沖擊、洗牌后,能果斷裁斷的企業,便輕裝上陣華麗轉身成為市場寵兒,而那些底子薄、產品落后的企業只能在員工的眼淚中倒下。所以國內圓柱模板企業要深刻吸取以往的教訓。
眾多國企過去失敗的經驗告訴我們,“大而全”不利于制造業的發展。圓模業“大而全”已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一是影響業務重心。個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雖然可以通過團隊來解決,但層次能力的不足依然難以克服,這樣容易導致企業經營方向不明確,核心競爭力不突出。二是自給自足會因自身需求減少而導致產品質量下降,降低競爭力。第三,利益分配被打破,部分員工在利益面前漠視公司利益,大量以往外部“灰色利益”在公司內部流動,侵蝕了公司的經營管理。沒有一種模式是萬能的,也許“大而全”的把握也可以解決一些發展問題,但如果上述弊端不能解決,那只是一顆“絆腳石”。
當前國內圓柱模板企業經歷了多次洗牌,面對日益嚴峻的競爭形勢,許多圓模企業選擇了多元化的品牌發展戰略。還有一些企業無意中走向“大而全”,一些企業不斷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原材料、設備、房地產都是目標行業。然而,許多失敗的企業經驗卻歷歷在目,圓柱模板企業走“大而全”的老路必須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