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7/16 Click:744
人員必須佩戴防毒面具、氧氣呼吸器或空氣呼吸器從上風向接近火炬裝置,沒有防護設施人員禁止進入事故現場。生產調度室聯絡安環處、質量處、消防隊、醫院及有關人員趕赴現場并通知相關崗位人員注意個人防護。動火嚴格執行動火管理制度,嚴格動火票證辦理,票證內的安全措施要逐項落實(安全隔離、遠離地溝、清理周圍易燃物、按時間要求取樣分析、監護到位等)。
一、事故區域工作場所的基本情況
火炬系統是醋酸尾氣集中排放燃燒系統,除了大量CO、微量碘甲烷等易燃氣體外,還有CO2、H2、N2等惰性氣體和保溫用蒸汽,火炬系統有點燃長燈的液化石油氣罐。火炬管道內成分復雜,濃度比例變化隨系統變動較大,其構成易于O2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火炬系統爆炸直接影響河西工業園區整體醋酸主裝置、醋酸冰機裝置區、醋酸酐裝置區和填充現場的正常生產和安全,周圍醋酸中間罐區、三胺裝置區、尿素裝置區等可能受到嚴重威脅,如果不能及時控制,主裝置就會擴散大量的CO,周圍空氣中濃度達到爆炸混合極限,周圍居民和職場人員的安全就會變得非常危險。
該設備由合成崗位負責,每班總控制人員3人,崗位負責人周霞。現場工作單位各有3名定員。保全名額20人,夜間值班2人,負責人姜紅軍。
二、緊急器材的配置狀況和危險介質特性
1、緊急配置:
總控制、現場工作場所配備防毒口罩和防化服、空氣呼吸器等人身防護器材,主裝置在火炬裝置沿途的醋酸酐裝置、填充現場各有一個消火栓、消防炮兩個(詳見《消防系統布局圖》)。
2、防護、消防、救護措施:
防護:火炬系統爆炸時,大量CO和微量碘甲烷泄漏與空氣混合,燃燒,可能引起液化石油氣爆炸。人員應佩戴防毒口罩、氧氣呼吸機或空氣呼吸機從上風靠近火炬裝置,無防護設施人員禁止進入事故現場。從爆炸區域緊急逃生時,可用濕毛巾等擋住呼吸道,暫時防止CO、碘烷氣體進入體內中毒。
大量CO、微量碘甲烷泄漏發生火災時,打開火炬裝置區域的消防泵向火炬爆炸區域噴灑泡沫消防水(如果液化石油氣罐沒有發生爆炸,請向液化石油氣罐噴灑消防水,防止爆炸)消防員進入火炬事故區域,首先安裝空氣呼吸器等,用消防水和干粉滅火器滅火,注意火炬框架的牢固性是否安全,防止倒塌。
救護措施:當出現人員中毒等傷害情況窒息時,消防人員應先佩戴好空氣呼吸器進入事故區域,把病人抬到空氣新鮮的安全區域,并供給氧氣或做人工呼吸進行急救,同時通知醫療救護單位及時給予專業搶救。
3、危險品危險特性:
3.1危險品CO危險特性:
中一氧化碳無臭,爆炸極限為12.5%-74.2%,不溶于水。
入侵途徑:吸入。
健康危害:窒息死亡,輕度中毒表現為頭痛、眩暈、心悸、四肢無力。嚴重者深度昏迷休克,伴發有肺水腫,嚴重心肌損害,以致死亡,典型的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皮膚常為櫻紅色。
毒性:毒性危害程度中度,車間最大允許濃度30mg/m3。
危險特性:易燃性,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
3.2危險品碘甲烷的特性:
碘甲烷為無色液體,分子量為141.9,沸點為42.5℃。
入侵途徑:吸入、食用、皮膚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會出現頭痛、惡心、視力減退、語言困難、癱瘓、昏迷等癥狀。
慢性影響:嚴重燒傷皮膚、眼睛等器官,吸入蒸汽刺激呼吸系統。
毒性:高危化學品,現場最大允許濃度1mg/m3。
危險特性:蒸汽和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
火災危險水平:乙類。
三、事故報警流程
發生事故時,發現人員及時報班長、車間主任、生產調度室。生產調度室聯系安全、質量、消防隊、醫院和相關人員到現場,通知相關職場人員注意個人防護。事故等級高,有困難、傷亡的情況下,最初的發現者可以直接向消防隊、急救站、調度室報告。
工廠相關工作場所、人員電話號碼清單:
富紅:13396276803宋:133962768
傅愛軍:130534
崗位電話:辦公室:5196分鐘調度室行政電話:5136,5238分鐘調度生產電話:0技術組:5428
安環:5138保全班:**消防隊:5237
安環:518
安全班:5138保全班:*消防隊:5237
b.靜電跨接,接地不良。
C.火炬系統操作失誤或主裝置區設備超壓。
E.火炬管道有對大氣的開口,吸入火炬氧。
F.火炬回火或熄火導致火炬爆炸。
2、事故預防措施:
a.嚴格控制技術指標,保持生產穩定,嚴格技術紀律,保證設備完全使用,發現設備、管道安全危險,及時檢查處理。
B.每年春天檢查靜電交叉和接地裝置,發現問題后立即整理。
C.火災嚴格執行火災管理制度,嚴格處理火災票,票內安全措施應逐項執行(安全隔離、遠離地溝、清掃周圍易燃物、按時取樣分析、監護到達等)。
D.確保設備配管的安全附件敏感可靠,按計劃進行維護。
E.現場照明完善,職場人員根據《消防維護制度》和《事故盤管理制度》檢查、維護消防器材、防護器材,確保維護備用。
F.現場規定操作人員定期采樣分析,結果應立即向總控制主操作人員、現場技術人員報告,異常現場應立即報告安全環境。
G.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安全教育和事故訓練,提高員工安全意識、事業心、責任感、執行能力,使員工思想認識,預防執行,在事故中采取措施。
五、事故發生后的應急處理程序
1、爆炸后危害的區域有醋酸生產裝置區、冰機裝置區、醋酐生產裝置區、灌裝車間、水汽水站及所屬的現場區域,可能影響的崗位還有醋酸中間罐區、三胺、40萬噸尿素、及南側土屯等。
2、爆炸后,總控制主作業人員迅速按緊急停車扭轉,關閉高壓吸收塔放空調節閥FV302、PV312、脫水塔放空調節閥PV3201B、低壓吸收塔放空調節閥PV3302、將主裝置關閉到火炬放空管放空氣,同時關閉成品塔放空調節閥PV3202A、高壓CO儲罐V105放空調節閥PV3115、丙酸儲罐放空調節閥PV3213、廢酸儲罐放空調節閥PV3205等,關閉放空調節總管和主裝置設備的連接,關閉CO來料和高壓CO裝置的CO裝置同時,手動打開空管南端和火炬分離罐V605側N2,蒸汽調節閥FV3603在空管內清除惰性氣體和蒸汽,直到空管內的氣體不燃為止,停止清除。
火炬裝置現場有人作業時,班長立即組織人員撤離,刮西風時,對現場界內人員進行必要的撤離,火炬裝置事故區禁止人員進入。在安全工作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工作場所的人員必須戴上氧氣呼吸器現場(至少兩人同行),盡量切斷爆炸管道的相關閥門。如果火炬進氣管道或火炬頭爆炸,關閉裝置,去除所有安全閥后,切斷閥和正常空出的切斷閥,V605液相排出閥,隔離排出管道和裝置,防止火炬管道對裝置區域的影響。安全措施實施后,一般停車處理。
單位安全員、崗長、班長負責事故處理和人員組織,單位生產主任負責現場指導。
事故發生后,現場工作人員戴上相應的防護用品,如果沒有防護用品,可以用手邊的濕物暫時按住嘴鼻,從上風向安全通道迅速撤離,周圍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通過調度室通知,從安全通道撤離。
工作場所撤退時,各工作場所的主要操作檢查本工作場所的人數,向班長報告。職場人員可以在總控制室外計算人數。職場人員缺席時,班長組織在確保有關人員(總控制、現場工作人員)安全的情況下,迅速進行搜索和救護。在此基礎上,班長迅速報告了工作場所、相關處理室等領導人的缺失和受傷情況。班長組織相關人員(保全、總控制、現場人員),刮西北風或西南風、東北風時在火炬東側道路兩端、火炬入口和火炬南墻外設置相應的警戒區,刮東南風時在火炬入口設置相應的警戒區,盡量遠離火炬裝置事故區,安排人員監護,安全人員到達現場后,根據情況實際確定警戒區。
通知調度室立即聯系沃斯特和村莊等周圍的工廠,注意個人防護,戴防酸防護口罩,用濕手巾遮住口鼻遠離事故污染區。聯系分析處對周圍區域進行檢測,空氣中CO濃度超過30mg/m3、碘甲烷濃度超過1mg/m3為事故污染區域,確定為警戒區域。
3、受傷、中毒、燒傷等需要緊急救護的人,由醫務人員進行救護,醫務人員未到時由班組急救人員進行救護。
4、事故現場,禁止所有形式的火災。周圍地區、工作場所根據CO濃度禁止火災等,包括電氣設備的火花和其他火源(現場為了確保運轉設備的停止,動力現場可以在配電室停電,CO泄漏量大的情況下,其他設備也必須停止、停電處理。此事由班長通知調度室進行)。
5、當爆炸、火勢撲滅后,已無危險時,組織崗位人員穿戴防護用品(防毒面具)聯系水汽車間中和池崗位將火炬裝置區內消防水通過地溝回收至事故中和池。通知調度室,調度室通知受影響區域,解除警戒。緊急結束后,根據職能部門的安排,班長設置警戒保護事故現場的調查結束得到職能部門的同意后,清掃現場和清洗(回收避免污染周圍環境)。
6、當事故等級較高或人員受困嚴重時應馬上通知公司,啟動公司應急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