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項目背景
1.1 區位
丹陽地處長江下游,水資源十分豐富,全市共有大小河道110條,總長603.33km。其中骨干河道19條,計長229.43km。其中簡瀆河北起丹陽南門與香草河相交處,全長22km,其中市區段從香草河口至122省道,總長1200m。本案位于丹陽市延陵區,河道南北方向,北端南二環路,南端振興路,全長約920m,河道兩側景觀區寬20~35m,景觀設計總面積5萬m2河道面積3萬m2。
1.2、歷史文化
建設沿革:丹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新石器時代,丹陽國內有人類活動。丹陽建設始于戰國時期,改為云陽邑置于云陽縣。不久又更名為曲阿縣,乾隆元年(758年),改名丹楊(陽)縣沿用至今。
文化、文物:丹陽有6000年的文明史。歷史上人文薈萃,民間文化藝術亦豐富多彩,民歌民謠、民間傳說、曲藝戲劇等,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廣為流傳。具有地方特色的丹劇,就是取之民間藝術精華,為優秀地方劇種。
丹陽境內的文物眾多。因此,有江南文物之邦的美稱。
關于簡瀆河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晉代周元君投簡化為簡瀆,唐代以曲阿置簡州命名,晉代已有簡瀆河。詩云:浮山云廢,誰扔簡名?斜日一長,詩景一煙生。。簡瀆河全長1200m,此次方案位于丹陽市延陵區域,河向南北,北端連接南二環路,南端振興瀆河路,全長約920m。簡河設計常規水位標高為2.1m,洪水水位為4.5m,歷史最高水位為6.5m,振興路以北部分地區已施工部分擋板,擋板高度為6.5m,擋板以外部分填土高度與擋板高度保持平整。河道兩側的用地類型均為居住用地。
1.3.2存在的問題。擋墻裸露過高,線型過直,功能上保證防洪需求,但大大破壞了河流的生態系統,減弱了河流本身的凈化能力的視覺效果也不好,與周圍的景觀環境密切相關,不利于城市品位的提高。
簡瀆河長期泥沙堆積,污水堆積的河流水位在汛期與干旱期落差較大,存在安全危險問題的駁岸形式單一,生態效果差,與水體無有機結合,無法創造親水綠色空間,該地塊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缺乏文化感染力。
1.4設計思路
通過引進先進理念和高質量設計,提出了歷史風貌的發展、生態環境的保護、整體設計、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等基本規劃原則的指導,充分發揮了水的生態環境價值,創造了人們滯留的休息場所。
具體從景觀、交通、功能三個主要方面入手,提出相應的對策,為人們提供豐富活力的城市濱水空間。
2總體設計,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基礎。它出生于簡,因簡而得名。
本方案景觀立意以流水浮玉洲、簡單派遣云帆為創作主題,以簡瀆河古老的歷史文化為景觀設計背景,景觀要素以河流上游的輕舟和古代竹簡、木簡的結構形式為小品和籬笆的造型題材,以自然園林手法結合流暢舒展的現代構圖形式表現出和諧與自然的意境,創造自然、生態、人性化的濱水景觀空間。
2.2 設計原則
2.2.1 場所適宜原則。①充分反映地形特征和基地條件的可用性。②充分體現濱水公共空間的親水性。③充分注重岸線邊際景觀的豐富性。④充分體現丹陽時代的風貌和地域文化性。
2.2.功能強調原則。以人為本,強調市民的舒適和參與性:創造開放的公共休息、娛樂運動休閑空間。
2.2.3文脈原則。充分利用歷史人文景觀資源,展現濱水開放空間的景觀特色。
2.2.4生態優先原則。強調自然因子的生態適應性和河道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多種抗性強的鄉土植物,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自然群落景觀。
2.2.5 經濟合理原則。①通過濱水環境景觀的設計,提升周邊地產的價值。②充分利用地形條件和豎向坡度情況,力圖在最小的地形整治前提下,減少工程造價,同時創造出豐富多變的濱水空間景觀。③功能和景觀設施盡量考慮既具觀賞性,又實用簡潔和便于實施管理。④植物造景盡量少采用名貴樹種,發揮鄉土樹種的景觀潛質。
2.3場景觀結構布局首軸:河道生態水軸。蜿蜒的河流就像一條靈動的玉帶,以水為軸串連沿河的景色,達到了移動景色,水景相互產生的自然效果,水與陸地的交流,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活躍,優化了周圍的人居環境,形成了空氣清新的走廊。計劃在設計中加強水的生態性。
兩帶:濱水景觀綠帶。合理設計小品和人們的聚合空間,增加人與生物的互動性,同時濱水空間的生物多樣性得到很好的利用和保護。
兩翼:濱水綠帶與主要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視覺引導景觀。多點:濱水綠帶內分布的多個景觀節點。
2.4垂直設計
在加強簡瀆河岸線的線形變化的基礎上,刻畫濱水兩帶的地形空間,深入研究微地形和坡地,逐漸推敲地形等高線,呈現起伏的自然形狀,保證地形在汛期4.2~4.5m以下的高度沒有沖突。
充分利用地形開拓視線走廊,借助自然風景,盡量增加空間的起伏變化,加強環境的興趣,同時結合濱水的景觀要素,如綠化、景觀小品、雕刻…以形成濱水天際線的高低錯落為目標,實現緩慢和突出的結合。并以濱水區線性的內在秩序為依據,以延展的水體為景線,形成從序曲、高潮直至尾聲的視覺走廊。
2.5分鐘交通分析本方案側重于交通流線的合理性。在可行條件下,對濱水綠帶內的道路進行整體規劃設計,通過大量增加塊內部步行交通線路的木棧道、步行道、步行道等方式,解決親水空間的可達性。同時在主要節點空間設置步行廣場。
2.6河道平面線型分析
現狀河道平面線型型比較平坦,給人的視覺感覺比較平坦,為了給居民帶來美好的心理感覺,我們對局部地區的駁岸進行了改造設計,在滿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局部曲化或折化河道線型
2.7分析下河道分析
簡瀆河設計常水位標高2.1m,洪水位4.5m,歷史最高水位6.5m。
對于2.1~4.0m的高度景觀,我們主要用水下栽培槽培育水生植物,創造濱水景觀,活躍濱水效果。對于4.0~4.5m高度以內的景觀部分,①在硬景觀中,選擇價格經濟耐用的材料,如混凝土壓力膜、卵石、水洗石、預制磚等鋪裝材料、石質座椅等。②選擇蔥、蒲、蘆葦、落羽杉等多種耐水濕植物品種。
這樣,即使到了每年的汛期,也不僅能保持良好的濱水景觀形態,還不會因水流的侵蝕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3專業設計:①因地制宜,適合樹木。濱水綠化樹種首先要具備一定的耐水濕能力,這是濱水植物造景的基礎,了解濱水植物的耐水濕能力具有實踐指導意義。耐水濕性最強的樹種有垂柳、落羽杉等。耐水濕性強的樹種有梔子、烏龜等。耐水濕性中等樹種:龍柏、杉、竹等。根據河道兩側景觀功能的需要,適地適樹,喬灌草三者有機結合,苗木搭配疏密有致,形成多層次的綠化景觀空間。②以鄉土樹種為主,體現地域風采。河道沿線植物配置,以丹陽地區鄉土樹種為主要選擇品種,如銀杏(丹陽市樹)、金桂(丹陽市花)、樟樹、花桃、櫻花等,創造出體現丹陽地方特色的綠化景觀。③經濟、適用。以美化河道景觀為目的,選擇抗性強、長勢好、能創造良好景觀效果的品種。
3.1.2.綠化設計目標。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充分體現植物品種的功能和景觀統一性。注重季節的變化,達到人在綠中行,水在花中流的景觀效果。
3.1.3樹種規劃。植物品種和規格的選擇,實現根據土地適當、適當樹木適當,遵循植物生態習性和景觀生態學的要求。
本河道綠地景觀植物的選擇應形成符合丹陽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地區特色的濱水綠化景觀,以耐水濕植物品種為河道整體綠化的起點,同時考慮不同休閑空間的功能和景觀需求,設置一定的景觀石、景觀樹,季節清晰,特色突出,四季常綠,三季有花
3.2.景觀照明設計,本次電氣設計不考慮4.5m汛期水位以下的照明。
①燈具的選擇與開放空間的活動水平有關。②局部采用動態效果,突出活力。③可照明范圍,避免“光污染”。④低能源的使用,避免能源浪費。⑤經久耐用,易于維護。
3.3臺鋪設設計原則:①考慮使用耐久性和節約維護成本。②防滑處理,提高雨天使用的安全性。③簡潔大方的現代風格鋪裝材料與突出自然風格的材料相結合。④現代節能生態材料技術的運用。⑤道路、廣場等級設計。
4、結語
濱水區空氣清新,景觀視野開闊,視線清晰度高。濱水區沿線形成連續的公共綠化帶,在設計中強調場所的公共性、功能內容的多樣性、水體的接近性和濱水景觀的生態化設計,最終形成城市防洪、疏通的景觀河道、濱水綠色生態廊道、舒適的水岸開放空間、人們休閑交流的庭院、歷史文脈和城市風貌的展臺。
16mm中空纖維水泥外墻板
日本水泥纖維干掛板 一戶建墻板裝飾纖維水泥墻板 水泥外墻干掛板
昌吉自治州塑料編織袋,白色覆膜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蛇皮袋,灰色編織袋,綠色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透明編織袋,亮白半透編織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牛皮紙袋,紙塑袋,PP復合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彩印編織袋,珠光膜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灌裝口編織袋,方底閥口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塑料編織袋,白色覆膜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蛇皮袋,灰色編織袋,綠色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透明編織袋,亮白半透編織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牛皮紙袋,紙塑袋,PP復合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彩印編織袋,珠光膜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灌裝口編織袋,方底閥口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喀什地區塑料編織袋,白色覆膜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喀什地區蛇皮袋,灰色編織袋,綠色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