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27 Click:833
涵蓋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的“新基建”,涉及諸多產業鏈,為我國疫情期間產業發展、人才就業提供了保障。同時全社會對互聯網依賴需求激增,促使各國不斷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
2020年,世界見證了2020年的歷史,中國創造了奇跡。有的人在危機中制造變化,有的人在變化中探索轉折點。暴發肆虐導致世界上大多數經濟體陷入低迷甚至倒退。世界政治格局悄然改變,商業板塊加速重構。數字經濟領域逆流而上,成為危機中的關鍵勝負者。在正確的目標指導和各種支持政策下,中國全面推進互聯網+為了創造數字經濟的新優勢,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后疫情時代經濟穩步復蘇的強大引擎。作為數字經濟的先鋒企業,普華商業集團在2020年即將結束的時候,邀請您與我們一起,開啟2020年的光隧道,一起回顧這一年令人興奮的數字經濟時刻,共同譜寫2020年數字經濟年度十大關鍵詞。1.數字戰爭疫情的突襲使得2020年的開始變得不尋常祥和的春節蒙上了一絲陰霾。雷神山、火神山、延期開學、幫助武漢成為今年所有人的獨特記憶。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沒有硝煙,曠日持久 “數字戰疫”悄悄打響。疫情下,中國立即建立了權威防疫數據庫。全國綜合政務服務平臺和互聯網+在監管系統的基礎上,系統建設匯集了近2億條疫情防控基礎數據庫和23類主題數據庫,相關數據庫調用380多億次,為疫情防控和流量調整提供了有力支持;谠朴嬎愫痛髷祿夹g的防疫健康碼已經成為我國疫情防控的重要技術創新,為加快復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截至10月底,全國健康碼累計使用人數近9億,使用次數超過400億次。2.新基礎設施先致富修路是80年代經濟發展浪潮中產生的時代口號;A設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它在提高生產效率和人民生活質量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到2020年,新基建開足馬力,進入快車道。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加快5日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基礎設施建設進展正式拉開帷幕。涵蓋5G基礎設施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的新基礎設施,涉及多個產業鏈,為我國疫情爆發期間的產業發展、人才就業提供了保障。以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為例,據報道,今年中國新增了2個以上.5萬家充電樁相關企業,超過2019年全年新增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9.63%。3.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在數字貨幣研發和落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10月9日,深圳市羅湖區率先啟動數字人民幣試點,向深圳個人發放數千萬元紅包。據統計,共有192萬人通過了深個人i深圳系統預約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中標個人使用紅包消費876.4萬元。目前,全國有6700多個試點場景,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4.直播帶貨2020年,疫情將電商經濟和網絡名人直播行業發展推向新高。四月份,兩場謝謝你為湖北拼單央視公益直播總共為湖北帶來超億元的商品;十月份,淘寶、快手、抖音平臺總榜TOP主播總銷售額約232億元,總觀看次數達到249億元.09億,同比增長1.48%;11月,2020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季總營業額達到3723億元……一系列數字背后,不僅折射出中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也標志著直播帶貨已經成為零售行業的新常態。云服務今年以來,疫情突襲導致宅經濟概念爆發。數字經濟催生了商業生態系統的全面重構,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實體經濟市場。在線醫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無人配送、無人超市等各種商業模式進入千家萬戶,人們的生活和消費習慣正在加速變化。僅在疫情爆發期間,全國就有1800多萬企業采用了在線遠程辦公模式,用戶超過3億。6.2020年,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報告數據,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從2005年開始.6萬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35年.8萬億元。同時,數字經濟DGP重量占比逐年上升,從2005年的14年開始.2%提高到2019年的36.2%。根據中國商業研究院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將超過40萬億元。7.2020年,數字經濟優勢不斷凸顯,發揮了國民經濟穩定器的作用。在數字經濟賦能產業發展主流趨勢的影響下,加快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賦能了傳統產業的升級。企業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各方對數據的理解和期望大幅提高,數據價值不斷釋放。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防疫健康碼保證了社會正常的生產秩序,直播、網上團購、云旅游等新的消費模式不斷涌現,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線下消費的不足,對穩定消費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中國經濟的穩步復蘇提供了動力。8、復蘇經歷了疫情沖擊后,數字經濟被視為全球經濟復蘇新引擎。各國不斷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根據《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遠程醫療、共享平臺、跨境電子商務等服務在全球疫情蔓延期間得到廣泛應用,對保障社會穩定、促進國際抗疫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全社會對互聯網的需求激增,促使各國不斷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9.2020年,數字經濟框架從三化擴展到四化。7月3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發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是自2015年以來第六次發布數字經濟研究成果。白皮書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角度,將數字經濟框架從三化擴展到四化,即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治理和數據價值。其中,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重塑生產力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10.目前,深度跨境融合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信用監管面臨新的挑戰。隨著數字經濟和新基礎設施的深入實施,區塊鏈技術為提高信用監管效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區塊鏈合作、可靠的技術特點與信用監管的聯動和精確的管理特點完美契合,促進了信用監管的平臺化和智能化。在此基礎上,信用監管的新理念和科技手段正逐步增強監管模式的創新能力,對不良企業的積極引導和說服作用逐漸顯現,有效提高了行業監管效率。到2020年,疫亂交織,危中有變。雖然天道無常,但正道致遠。擁有大智慧、大格局的中華民族,一定會在數字經濟的道路上創造更多的不可能,以應對未來更大的挑戰。文章來源:普華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