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27 Click:1225
數字產業化就是數字技術帶來的產品和服務,例如電子信息制造業、信息通信業、軟件服務業、互聯網業等,都是有了數字技術后才出現的產業。智能體育是我本人非常推薦的一種新的互聯網數字化消費形態。但是,不要以為只有高端制造業才和數字制造相關,現在有了產業互聯網平臺,一般的機械加工過程也可以變成一個數字制造過程。
不久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教授在“人文清華講壇”上,介紹了中國以及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現狀。她指出,憑借先進的數字技術、龐大的人口、龐大的制造基礎和眾多充滿活力的企業,中國的數字經濟將得到充分發揮。以下是演講的主要內容。 江小涓教授在演講中。 (圖片由人文清華論壇提供) 『中國數字經濟指數世界第九』 中國經濟過去40年的平均增長率為9.7%自2008年以來,增長率已經放緩了10多年。幸運的是,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給經濟帶來了許多增長機會。借助數字經濟的力量,中國經濟能否在中高速平臺上繼續健康穩定發展,再往前走?這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一般來說,我們把數字經濟分成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部分。數字化產業化是數字技術帶來的產品和服務,如電子信息制造、信息通信、軟件服務、互聯網等。工業數字化是指這些工業原本存在,但數字技術的使用帶來了產出的增長和效率的提高。其中,工業數字化約占數字經濟的4/5或者3/4。 過去10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很快,數字經濟產值從9.5萬億元增加到35萬億元.8萬億元,占GDP比例從20.3%上升到36.2%。中國數字經濟已進入世界十大數字經濟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排名第九。 但是此時出現了一個疑問:中國數字經濟還有多大潛力?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業內有人提出了中國數字經濟進入下半年,從數字消費轉向數字生產的口號。這一口號反映出對中國數字消費缺乏信心。 從實際數據來看,在數字平臺上繼續擴大消費者數量,提高消費者網上購物的比例和時間確實很難。2018年底,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1億;2019年,活躍用戶數量幾乎沒有增加,一直保持在11億.38億至11億.39億;雖然2020年疫情期間用戶數量有所增加,但疫情緩解后,活躍用戶數量有所下降。與此同時,我國人均上移動互聯網的時間也有停滯的趨勢。2019年4月,中國人均每天上網時間達到6小時,基本飽和。 然而,我不同意中國數字消費已經見頂的說法。我相信,隨著新通信技術的發展、中國龐大的人口、龐大的制造業基礎和眾多充滿活力的企業,包括數字消費在內的中國數字經濟未來將得到充分發揮,并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數字消費:創造重量級新消費』 接下來,我們將展望數字消費、數字生產、數字網絡鏈和數字全球化的變化。 網民數量和上網時間都很高,那么消費增長的空間在哪里呢? 在5G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撐下,消費互聯網正發生質的變化,從以前的鏈接信息,在網上知道買什么東西、什么價格,變成新的鏈接,可以鏈接行為、活動。 舉幾個常見的例子。例如網絡教育。如今的慕課就是遠程上課,它與現場教學相比缺乏互動,既沒有同學與老師的隨時互動,也沒有同學之間的互動與討論。但有了5G這些問題在技術之后都能解決。除傳遞數字、文字信息外,還可實現音樂、體育等課程的遠程教學,達到接近現場教學的效果。 比如互聯網醫療。現在的互聯網醫療基本都是遠程會診。低水平醫院的醫生通過視頻向高水平醫生展示疑難患者的檢查情況,然后獲得診斷和治療建議。而有了5G技術之后,高水平的醫生可以直接在遠端給患者檢查,可以在任何地方通過物聯網和智能設備在遠端給患者做手術。 智能體育是我非常推薦的一種新的互聯網數字消費形式。例如智能騎行,購買智能騎行設備,騎行時戴頭盔、眼鏡,可選擇不同的騎行場景,騎行感覺與真實路段完全一致。也可以和其他騎自行車愛好者一起騎自行車,每個人都連接到智能平臺上,然后選擇一條賽道一起比賽。如果轉彎技術不好,就會掉出賽道,退出比賽。將智力與運動結合起來,這是年輕人非常喜歡的一種新的運動模式。 新技術和產品的發展也將提供更多的消費形式。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可以提供學習、工作、社交、健身、娛樂等消費場景,這將完全超出我們的想象。 我相信在未來十年,在新技術的指導下,新的數字消費機會可以完全實現。 『數字化生產:數字經濟的新藍海』 數字化生產仍然是一片藍海。目前,我國只有數百個數字化全景生產案例,真正影響制造過程和生產過程的案例仍然有限。實際上,數字化生產可以實現生產過程中的智能互聯,并且可以將消費者和服務商的平臺智能互聯,還可以實現社會資源的智能匹配。 以前互聯網連接信息,現在物聯網連接物體。比如汽車智能生產線使用的六軸自動手臂,每個軸都與多個物聯網相連,可以實時感知其運行狀態。以前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只有在產品出現問題或設備無法運行時才停止維護。在智能生產過程中,可以實現在線維修和遠程停機啟動,大大提高了生產組織的效率。 但不要以為只有高端制造業與數字制造有關。現在有了工業互聯網平臺,一般的機械加工過程也可以變成數字制造過程。寧波有個企業,是個云工廠,它組織了一個工廠接單平臺,充分利用了周圍一些企業的閑置設備。其中一種產品是燒水壺的壺身上圈,這種產品原來是由七八家工廠生產的,每一家工廠生產的產品都不一樣,質量也不一樣。該平臺接到訂單后,平臺工程師將該產品分解為17道工序,分別在15家工廠生產。由于每個工廠都專心做這件產品的某個部分,所以做得非常精、非常專業。 除生產外,工業互聯網生產的智能化過程還可以鏈接到用戶端和消費端,最典型的產品是工程機械。中國的工程機械銷往世界80多個國家。工程機械是一種連續運行的設備,維護成本高。如今,我們可以遠程監控設備的運行是否健康,備件的修理和維護變得非常及時,并且可以智能地發送訂單,這大大提高了整個生產過程的效率。 『數字網絡鏈:提高產業鏈效率』 疫情期間,很多行業的產業鏈斷裂。維護產業鏈需要昂貴的成本,所以許多企業的產業鏈已經穩定了很多年。但一旦遇到疫情等突發情況或自然災害,極有可能出現斷鏈。 斷鏈后如何鏈接?以前是線下搜索合適的廠家,然后讓他們改進生產工藝,完成匹配。現在有了工業互聯網,這個行業的所有客戶、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原材料供應商、R&D等相關方都聚集在這個互聯網平臺上。當單鏈斷裂時,互聯網智能鏈接可以快速推出一些可能形成新供求關系的企業。 海爾卡奧斯平臺在國內工業互聯網評價中一直排名第一,幾乎涵蓋了家電行業及相關生態鏈和產業鏈中的所有企業。疫情期間,設立了工業企業疫情防控復工服務平臺,幫助2000多家企業連接斷裂的產業鏈。此外,在非常時期,它還可以快速組織企業在平臺上制造產品。今年年初,武漢某醫院于2月5日提出需要智能醫療隔離艙。這一需求發布到海爾卡奧斯平臺后,平臺迅速組織了多家設計、R&D和制造企業,并在48小時后提出了設計方案。二月二十一日,第一個隔離艙被送到武漢抗疫前線。沒有工業互聯網,這種快速的生產能力是不可想象的。 『數字全球化:全球資源配置調整』 新技術的出現將帶來全球化的巨大變化。 比如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使用電能或氫氣等新能源,不再耗油。全球石油貿易的一半是用來開車的。如果新能源汽車的比重繼續上升,全球石油需求肯定會下降,依靠石油貿易的經濟體將受到很大打擊。 3D印刷技術也帶來了國際貿易的變化。一般來說,生產規模越大,單一成本越低。但是3D印刷與規模經濟無關,印刷1臺與印刷10臺、100臺的單品成本幾乎相同。這樣,那些小規模經濟體就可以在當地實現小批量生產,而不依賴進口。以助聽器為例,如此高精度的制造產品原本只在少數國家生產,現在,3D印刷減少了全球助聽器貿易15%。 機器人取代勞動力也是一個主要的影響因素。機器人的使用將改變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高的劣勢,因此一些制造業將轉移和回流到發達國家。2018年,我去美國考察了一家中國企業,專門做汽車零部件。老板說,自動化程度高,勞動力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只有5%左右。因此,讓企業回到美國不是特朗普說的,奧巴馬已經說了十幾年了。 對于服務業來說,未來的變化更大。在傳統經濟時代,服務業是不可貿易的產品,聽音樂會,音樂會結束,服務供給和消費結束。不能儲存,也不能遠距離運輸,這是傳統服務業的特點。但有了5G技術過后,有人組織了一場特別的音樂會。六位音樂家在世界六個國家同時使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巴赫音樂,同步合成,共同提供音樂會。在世界任何地方,人們都可以同步聽這場音樂會,這可以說真正提供了全球分工服務。 全球研發分工也發生了重大變化。20年來,全球研發網絡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和歐洲。韓國和中國從本世紀開始加入其中。自本世紀以來,中國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地位明顯提高,貢獻了全球創新網絡專利的15項%。北京和上海已經進入世界十大技術研發城市的行列。在全球科學論文發表方面,北京遙遙領先,其次是東京。然而,在技術研發的全球網絡中,上海的密度大于北京。北京人喜歡寫論文,上海人喜歡開發技術產品,這是一個非常不同的科研特點。 中國的數字企業已經列入全球數字企業的第一方陣。到目前為止,世界經濟論壇和波士頓咨詢公司共評價了54個工業4.0時代的燈塔工廠(燈塔工廠是指具有主導作用的企業),中國有16家,占30家%美國、日本、德國等工業制造強國只占10%以下。中國16家企業中,本土企業8家,外資企業8家。特別難的是,有一家本土企業的兩家工廠被評為燈塔工廠,即海爾集團公司,這是世界上唯一的。 全球創新鏈有很多機會。我們不僅要進入全球產業鏈,利用全球數字技術的資源,還要有自主創新和自我運營的能力 『數字技術帶來的好處也帶來了挑戰』 從理論上講,數字經濟解構了原有的經濟形態,然后通過算法和互聯網重新連接起來,這是經濟秩序重組的過程。 這個平臺是做什么的?就是用來解構企業。它不是以企業為主組織生產,而是將數字平臺鏈接到設備和工具層面組織生產,將以企業為中心的生產轉變為以產品為中心的生產。5G技術也解構了樂隊,不再需要經常設立樂隊,而是根據表演需要,隨時在世界各地選擇合適的樂手組織音樂會,提供音樂服務。數字化技術也可以解構醫院。本來醫院要養很多醫務人員,在未來的醫療中心,病人可以從世界各地選擇合適的醫生,通過遠程控制看病甚至手術。雖然這些場景還很遙遠,但在技術和組織上已經不是問題了。 宏觀數據也可以從政府層面解構。以前統計數據層層填報,有時滯后,有時失真。如今,通過數據平臺可以實時了解經濟狀況。例如,此次疫情期間復工復產的指標,就是從移動平臺上看有多少人從家鄉回到生產地點,這是一個非常直觀的數據。 雖然數字技術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好處,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數字技術會挑戰現有的秩序,危害人類多年來遵循的共同價值觀,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2017年,伯克利大學教授在聯合國大會上展示了如何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準確攻擊人。這段視頻傳播后,引起了公眾對面部識別、無人機技術的極大關注。但是實際上,同樣的技術也能為人類謀福利,在一些比較發達的智慧城市,通過這種技術搜索失蹤兒童和失憶老人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控制數字技術帶來的危害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我們需要做很多改進。一般來說,要適應數字時代的治理理念,必須明確底線:一是以人為本;第二,不能損害人類共同的價值觀;第三,要讓大家跟上數字技術時代的步伐,分享技術帶來的紅利。另外,還有很多平衡點需要處理。我們需要在受益者和受損者、產業發展和個人信息、創新和穩定、國內和國際、線上和線下之間找到許多平衡點。目前大部分挑戰都沒有答案,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后,我想說,數字經濟已經到來,我們應該接受和擁抱數字經濟,共同應對數字時代可能面臨的挑戰。文章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