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9/15 Click:971
完整的水泥生產線包括“兩磨一燒”三道工序。即:生料粉磨、熟料煅燒、水泥粉磨。粉磨站就是將水泥粉磨這一環節獨立出來,選擇市場潛力大、交通便利的地區,外購熟料加工水泥。
完整的水泥生產線包括“兩磨一燒”三道工序。即:生料粉磨、熟料煅燒、水泥粉磨。粉磨站就是將水泥粉磨這一環節獨立出來,選擇市場潛力大、交通便利的地區,外購熟料加工水泥。
??由于粉磨站不能自己生產熟料,且對市場依賴性極大,因此一旦市場形勢發生變化,熟料購入成本增加,則企業運行將受到極大的影響,而這也正是當前國內不少粉磨站企業面臨的難題。
??日前,江西上饒地區有粉磨站相關負責人表示,熟料企業正在不斷擠壓粉磨站的生存空間,導致粉磨站生存困難。為此,筆者與行業內的專家學者進行了討論。
??一、為什么粉磨站越來越難生存?
??1、無礦山資源,熟料供給受制于人。
??正如上文所言,粉磨站建設主要考慮市場、交通等因素,且通常不具備資源優勢。因此,必須通過外購熟料,粉磨水泥賺取利潤,導致在原材料環節受制于人。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相對于大的水泥企業來說,粉磨站的市場競爭力明顯不足,這是導致粉磨站企業生存困難的根本原因之一。
??華潤水泥建立之初是做混凝土的,為了解決原材料匱乏的問題,華潤開始建立粉磨站,但在建立粉磨站之后意識到,熟料受制于人。于是一步一步發展壯大,建立了自己的熟料線,不斷的把企業做大做強,最終在中國水泥市場站穩腳跟。
??從華潤的例子可以發現,能夠自己生產熟料,在某種程度上講,事關企業的長期生存,缺少熟料生產能力,則必然受制于人。
??2、環保成本增加企業盈利能力下降。
??據數據統計,我國當前水泥行業的設計產能為35億噸左右,2016年實際產能24億噸,產能利用率僅68.57%。產能過剩較為嚴重的地區比如西北、東北等,產能利用率僅50%左右。
??壓減過剩產能成為了水泥行業去產能的首要任務。去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簡稱:34號文)中明確指出要壓減過剩產能,并且提到污染物排放達不到要求或超總量排污的,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能耗超限額的,應在6個月內整改達標;確需延長整改期限的,經申請可延長不超過3個月的期限;逾期仍不達標的,依法關停退出。
??近年來,為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國家不斷提高環保標準,《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將粉塵排放由100mg/Nm3降低至30mg/Nm3,水泥污染物排放治理成本隨之出現較大幅度上升。粉磨站企業受當前市場競爭加大影響,經營壓力加大,在環保成本提升的情況下,企業成本進一步上升,導致盈利能力下降。
??3、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企業間競爭日益激烈。
??由于市場競爭壓力加大,熟料生產企業為保障自身的利潤和市場占有率,將熟料價格抬高,減少對粉磨站的熟料供給,導致粉磨站生產成本提高,甚至于“無米下鍋”。
??2016年江西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9,378.69億元,占全國固投總額3.25%;房地產開發投資1,770.94億元,僅占全國房投總額1.72%。致江西水泥需求較弱,2017年一季度江西水泥價格不斷下跌近40元/噸,僅售280元/噸左右。加之江西地區有南方、海螺、萬年青、紅獅、中材、亞洲等大型水泥企業,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大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保障自身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打壓小粉磨站企業。
??4.32.5級水泥可能取消 進一步加大粉磨站生存難度。
??在國務院34號文中曾明確指出停止生產32.5等級復合硅酸鹽水泥,重點生產42.5及以上等級產品。與此同時,為緩解產能過剩壓力,國內水泥行業全面取消32.5標號水泥的呼聲越來越大,就在今年,新疆已經全面停止生產32.5標號水泥。
??雖然目前業內專家對取消32.5等級水泥存在質疑,但是在部分地方協會和企業的推動下,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地區加入到取消32.5等級水泥的行列。
??32.5等級水泥在生產過程中可添加更多的混合材,而更高標號水泥則需要更多的熟料,混合材摻量大幅減少。取消32.5水泥無疑是給粉磨站當頭一棒,大大降低生產靈活性,提高生產成本,擠壓了粉磨站利潤空間,生存難度也進一步加大。
??二、粉磨站的存在也有其必要性
??據了解,全國目前有數千家粉磨站,相比于大的水泥企業而言,粉磨站的市場競爭力確實不足,但同樣也有它存在的價值。
??1、 粉磨站完善供給,彌補市場不足。
??國內部分地區缺乏土地資源、礦山資源,熟料生產線建設成本較高,所以占地面積更小、對礦山資源沒有要求的粉磨站就更適合當地的實際發展情況。
??以上海為例,土地資源、礦場資源匱乏,加之城市規劃的需要,建設或保有大規模熟料生產線并不符合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因此,到2016年初當地最后一條熟料生產線已關停,但目前上海仍存5家粉磨站。
??中國水泥研究院發布的《海納百川的上海市場》中提到,近三年來,上海市每年的水泥用量基本穩定在2500萬噸左右,水泥需求量已達到高位平臺期,短期內不會有大幅漲跌變化。這些粉磨站的存在,為保證上海水泥市場供給,推動城市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2、能夠穩定地方經濟,帶來一定的就業率。
??通常一個年產120萬噸水泥粉磨站,員工數量在50-100人之間,也是當地的納稅大戶,在部分鄉鎮地區,甚至于縣級地區都已屬大企業;再則,粉磨站的選擇交通多為便利,接近市場,在水泥生產、運輸、銷售等環節也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生產的水泥還能及時滿足當地經濟建設需要。
??因此,部分粉磨站的存在不僅為提升當地就業率做出一份貢獻,更重要的是能夠穩定地方經濟,提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三、粉磨站將走向何方
??業內人士稱,粉磨站“無米下鍋”不僅僅存在于江西上饒地區,浙江等地也出現熟料企業擠壓粉磨站生存空間的現象。面對當前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粉磨站未來將走向何方呢?
??1、部分企業面臨退出。
??因無礦山資源、資金不足,作為一個“不完整”的水泥廠,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粉磨站已經處于劣勢地位。
??隨著,32.5水泥的取消,粉磨站的盈利能力進一步下降,部分企業在市場中將難免被淘汰。在國內不少地區,粉磨站都已陸續退出。所以,對生存前途不樂觀的粉磨站適時的退出也不失為良策。
??2、資源整合。
??部分粉磨站在建廠之初,就近市場、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但由于需向生產熟料的企業購買熟料,限制了企業進一步發展。此類粉磨站,若能與大型熟料企業實現強強聯合,無疑將是一件互利共贏,資源優化整合的好事。
??筆者走訪過程中就曾發現,江西某水泥粉磨站,地處火車貨運站周邊,交通運輸方面,有一定的銷量,若能與生產熟料的企業強強聯合,進行優勢互補,做好資源優化配置,相信能提升市場競爭力。
??總體來看,粉磨站企業受自身天然劣勢的影響,在國內水泥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生存面臨較大挑戰,部分企業的退出可能難以避免,但是一部分粉磨站的存在也有其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