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4 Click:649
PVC—U給水管道設計安裝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管道布置與敷設要求:
為保證PVC—U管道有較好的使用環境,能避免外加載荷,達到預期使用壽命,應合理布置和敷設管道。
⑴ 管道一般宜明設,在管道可能受到碰撞的場所,宜暗設或采取保護措施。
⑵ 明敷的給水管宜布置在給水量大的衛生器具或設備附近的墻邊,墻角或立柱處。
⑶ 給水管道不得穿越臥室、貯藏室,不得穿越煙道、風道。
⑷ 給水管敷設于室外受到陽光照射處應采用輕質材料隔熱保溫。
⑸管道暗敷時嚴禁接觸防水涂料等有機化學物,以免影響水質損壞管道。
⑹ 管道穿過屋面及地下室時,應設金屬防水柔性套管和有效防水措施。
⑺ 給水道道與其他管道同溝(架)平行敷設時、宜沿溝(架)邊布置,上下平行敷設時,不得敷設在熱水管或蒸氣管的上面,且平面位置應錯開;與其他管道交叉敷設時,應采取保護措施或用金屬套管保護。
⑻ 給水管道應遠離熱源,立管距灶邊凈距不得小于400㎜,與供暖管道的凈距不得小于200㎜,且不得因熱源輻射使管外壁溫度高于40℃。
⑼ 工業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管道直線長度大于20m時,應采取補償管道脹縮的措施。
⑽ 支管與干管,與設備容器的連接應利用管道折角自然補償管道的伸縮。
⑾ 管道伸縮長度可按下式確定:
△L=△T·L·a
式中:△L—管道伸縮長度(㎜)
△T—管道計算溫差(℃)
L— 管道長度(m)
a—線膨脹系數:(mm/m·℃)7×10ˉ7=0.07
管道計算溫差按下式確定:
△T=0.65·△ts+0.10·△tg
式中: △ts—管道內水的*大變化溫差(℃)
△tg—管道外空氣*大變化溫差(℃)
⑿ 管道因溫差而影響管道的布置平行性,使管道變得彎曲甚至拉脫連接口及破壞管道系統,為解決熱脹冷縮問題,除中大口徑管可用柔性活套接口補償外,小管道可以采取自由臂設置方式進行補償。自由臂長度可以按下式確定:
Lz=K·△L·d
式中:Lz—自由臂*小長度(MM)
△L—管道伸縮長度(㎜)
K—材料比例系數,取33
d—管道外徑(㎜)
⒀ 建筑物內立管穿越樓板和層面處應設固定支點。
二、管道設計:
1、設計建筑給水PVC—U管道時,應考慮的主要因素有:給水流量、壓力、環境溫度流體溫度,管道使用壽命。外力載荷及環境條件。
2、管道設計的主要內容:
(1)確定管徑:根據建筑的給水流量要求,可以按下列確定管徑:
d=1·128· Q/V
式中:d=引水管內徑(㎜)
Q=建筑給水流量(1/S)
V=給水流速(m/S)生活給水取V=0.8~1.2m/S,
*高:2m/S;對較大的給水系統,可按其豎向分區逐漸減少管徑;同一樓層,由引入管向配水點,可逐漸少管徑。
(2)確定管道工作壓力:
按GB10002.1和CECS41:92的規定,PVC—U管道的給水輸送溫度不得高于45℃,給水壓力不得大于0.6Mpa?紤]到PVC—U管道的工作溫度,可以由它的公稱壓力確定其*大允許工作壓力:
Pmax=C·PO
式中:Pmax=PVC—U管道的*大允許工作壓力(Mpa)
PO=PVC—U管道的公稱壓力(M pa)
C=壓力修正值,一般取:0 ∠ t ≤ 25=1.0
35∠ t ≤ 45=0.63 25∠ t ≤ 35=0.8
(3) 計算管道水頭損失:
在確定了流量、流速、管徑、壓力后,用水力計算圖可以計算出管道的沿程阻力,即水頭損失。對于管件處產生的局部水頭損失,粗略的可按管道水頭損失的25~30%計算。將管件的局部水頭損失折算成等規格管的當量長度,合并計入管路總長度,再計算總的水頭損失。
管道的總水頭損失確定后,請檢驗以下幾點:
A.整個管道的水頭損失(壓力降)必須低于管道的*大允許工作壓力,否則應選取規格更大的管道。
B.管道系統中有加壓泵時,水泵壓力應高于管道壓力降,但不得高于管道的*大允許工作壓力。
C.管道終端配水點的靜壓力不應低于0.3Mpa。
(4)外加載荷與工作環境:
為保證PVC—U管道的使用壽命,應盡可能減少其外加載荷。大裝有水泵的給水管道系統中,PVC—U管只能與泵閥間接連接,并應盡量消除泵的振顫,以免管道在外加交變載荷下加速疲勞和老化。
三、PVC—U給水管道施工:
1.施工工具:細齒手鋸、割刀、電動砂輪機、干棉布、厚木板、活動板手、木槌、洗潔精、給水專用壓力粘接劑、拉緊器、卷尺、色筆、鐵試片。
2.施工的一般規定:安裝圖紙文件齊全,施工工具能保證正常施工,安裝人員必須熟悉PVC—U管的一般性能,掌握基本操作要點,嚴禁盲目施工。管道安裝前應仔細檢查接頭配合的公差。管道安裝過程中嚴禁油漆、瀝青等有機污染物與管材管件相接觸。PVC—U管道之間連接宜采用粘接劑、與金屬管配件,閥門的連接應采用螺紋絲扣或法蘭連接。
3、 配管與粘接:
(1)配管按設計圖紙要求進配管。
(2)粘接步驟按*一章第四節排水管連接步驟進行。
4、 PVC—U管與金屬管配件的絲扣連接:
(1)PVC—U管與金屬管配件相接管徑不得大于φ63㎜。
(2)PVC—U管與金屬管配件相接時,PVC—U配件宜采用注塑成型外螺紋配件,連接時宜采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帶作密封填充物,不宜使用厚白漆、麻絲。
5、 室內管道的敷設:
(1)室內明敷管道應在土建筑粉飾完畢后進行安裝。安裝前應首先復核預留孔洞位置。
(2)安裝前,宜按要求先設管卡,位置準確平整、牢固;長與管緊密接觸,但不得損傷管道表面。
(3)在金屬管件與PVC—U管件連接部位,管長應設置在金屬管配件一端,并盡量靠近金屬管配件。
(4)PVC—U管道的立管和水平的支撐間距不得大于表6的規定:
PVC—U管道的*大支撐間距(㎜) 表6
外徑 20 25 32 40 50 63 75 90 110 160
水平管 500 550 650 800 950 1100 1200 1350 1550 1800
立管 900 1000 1200 1400 1600 1300 2000 2200 2400 2600
(5)PVC—U管道穿過樓板時,必須設置套管,套管可采用塑料管;穿屋面時必須采用金屬套管。套管應高于地面,屋面不小于100㎜,并嚴格采取嚴格防水措施。
(6)管道嚴禁有軸向扭曲,不得強制校正,與金屬管并行時應保留一段距離,凈距不得小于100㎜。PVC—U管道宜在金屬管道內側。
6、 室外埋地活套管的鋪設:
(1)管道穿越路,高速公路時,應設鋼筋混凝土,鋼鐵管作保護套管,套管內徑不得小于PVC—U管外徑加300㎜,穿越河道必須時采取外包混凝土等措施。
(2)管道應敷設在原狀土地基或經開槽后回填密實的地層上。管頂埋深不宜小于0.75m。
(3)利用管材彈性進行彎曲鋪設時,彎曲半徑不宜小于管外徑的300倍,冷彎鋪設時管材長度不宜為小于6m。管徑大于315㎜管不宜冷彎鋪設。且澆筑固定管道弧度的支墩。
(4)活套柔性接口管道進行折線鋪管時,每個膠圈承口允許有微小轉角,但應保證不漏水,轉角大小不宜大于1°。
(5)管溝槽的開挖大小應根據管外徑的2倍開挖,方便施工操作。
(6)活套管一般不在-10℃以下的環境施工。管道的彎頭、三通、口徑大于100㎜的閥門應設置支推墩,支推墩設在原狀土基上,墩與管件接觸面應設橡膠墊片。
(7)落管前應確保管溝平整沒尖銳物,*好先鋪10cm厚細砂在溝底再落管鋪設。
(8)管道鋪設完畢后應盡快回填,回填時必須在管兩側同時回填,每次回填高度宜為0.1m~0.2m。搗實后再回填另一層,管道接口前后0.2m范圍不得回填,以便觀察試壓情況。
(9)管道試壓前,管頂以上回填高度不小于0.5m,以防試壓時管道系統產生推移。
(10)管道試壓合格后的大面積回填,宜在管道內充滿水的情況下進行。 管頂復土小于0.75m時,機械不得在管道上方行駛。
7、 活套管連接步驟與排水活套的連接步驟一樣:
管道插接時插入深度要按當時的閉合溫差計算確定,一般情況下可按下表7采用:
管長6m時管端伸縮量表mm 表7
插時*低環境溫度℃ 設計*大升溫℃ 伸 量
≥15 25 10.5
≥10 30 12.6
≥5 35 14.7
上表按*高溫度40℃計算。
一、 PVC—U給水管道的檢驗與驗收:
1、檢驗
(1)管道系統應根據工程施工特點,進行中間驗收和竣工驗收。
(2)施工完畢的管道系統,必須進行嚴格的水壓試驗和通水能力檢驗。冬季進行水壓試驗和通水能力檢驗時,應采取可靠的防凍措施。
(3)管道系統的水壓試驗規定:
A、試驗壓力為管道系統工作壓力的1.5倍,不得小于0.6Mpa;
B、粘接連接管道需在安裝24小時后方可進行水壓試驗。
C、試驗前要確保管道系統固定有效;
(4)水壓試驗步驟:
A、將管道*高位排氣閥打開,緩慢注水(流速不超過1.5m/s),以利管道內空氣徹底排出;
B、充滿水后,進行水密性檢驗,待排氣口溢水后關閉,但不急于加壓,待確認各處接口設泄漏后才開始手動加壓;
C、升壓時間不得小于10min,升至規定值后停止加壓,穩壓1h,觀察接頭部位是否有漏水現象;
穩壓1h后,補壓至規定值,15分鐘內壓力降不超過0.05Mpa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