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2/14 Click:914
瀝青鋪筑施工工藝
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可分為瀝青混合料的拌制與運輸和現場鋪筑兩階段。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完工后待自然冷卻,表面溫度低于50℃后,方可開放交通。
在拌制瀝青混合料之前,應根據確定的配合比進行試樣,試拌時對所用的各種礦料及瀝青應嚴格計量,對試樣的瀝青混合料進行試驗以后,即可選定施工配合比。
具體應用
彩色瀝青路面:彩色瀝青路面在國外已較多地應用到城市道路中,起到美化城市和誘導交通的作用,但在中國道路上應用尚少,彩色瀝青混凝土是由脫色瀝青、有色石料、色料和添加劑等材料組成,彩色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工藝為。原材料質量控制是保證彩色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質量的前提,每一批原材料進場必須按品種、規格分別取樣試驗,嚴禁不合格原材料進入施工流程;彩色瀝青施工的關鍵在于原材料的選用和配合比的設計,其施工關鍵工序在于拌和與碾壓,也就是說拌和時間控制色粉投入量和拌和次序、時間。碾壓時做到快捷;本工程采用脫色瀝青、色料和本地區集料,通過摻入抗剝落劑來提高本地酸性集料和瀝青的粘附性,采用水泥代替礦粉提高了瀝青混合料水穩性等技術措施,成功地配制出彩色瀝青混凝土,為今后本地區彩色瀝青鋪面的施工積累了經驗。
改性瀝青路面:為了提高公路的使用年限,預防路面早期破壞,表面層施工引入了改性瀝青工藝,以迎合交通量的迅速增長、車量大型化和嚴重超載問題的嚴峻考驗。在中國廣泛推廣的改性瀝青主要是摻加SBS改性劑或SBR改性劑,改性后瀝青在物理性能方面得到提高,主要表現在軟化點、針入度、脆點、延度等方面都得到改善。
改性瀝青路面的原料通常選擇堅硬、粗糙有棱角的優質石料,而花崗巖、石英巖、玄武巖等具備這些性質,但這些石料中往往屬于酸性石料。瀝青中含有瀝青酸、瀝青酸酐等,粘附性往往難以滿足要求,為了增強瀝青與集料的粘附性,在基質瀝青中摻加SBS改性劑,就能滿足粘附性的要求。在路面施工中,為了進一步提高改性瀝青的粘附性,在改性瀝青中還摻加了抗剝落劑。在填料中摻加水泥、生石灰粉等代替礦粉,增加瀝青與石料的粘附性,大大的提高了瀝青混合料的水穩性。
改性瀝青的粘度較高,施工難度大,與常規瀝青路面施工工藝存在較大差異,但施工實踐表明,只要嚴格控制混合料的材料、配合比、拌和、攤鋪和碾壓等關鍵工序的質量,改性瀝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改性瀝青混合料的出料溫度高,一般取出料溫度170℃~180℃,因此礦料的加熱溫度宜取180℃~190℃。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拌和時間應適當延長。一般拌和時間應大于45s,其中含3~5s的干拌,以確保礦粉吸油的均勻性。拌和時間是否足夠,拌和方法是否正確,是生產優質瀝青混合料的關鍵環節,質量均勻的混合料表現為所有的集料顆粒完全均勻地被瀝青膜裹覆,瀝青均勻分布于整個混合料,以無花白石子、無瀝青團塊,烏黑發亮為宜。
改良缺陷:
1、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
影響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的因素可歸納為內在因素和外部條件。內在因素主要反映在材料本身的質量上,如瀝青的用量,瀝青的黏度,礦料的級配,礦料的尺寸、形態以及瀝青混合料攤鋪面積等;而外部條件則主要包括氣候條件和交通條件,當外部條件與材料本身的內在因素結合在一起時就會對瀝青路面產生綜合影響。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的改善措施 由于瀝青路面高溫穩定性不足出現的車轍不僅影響行車的舒適性和快速性,而且影響行車的安全性。改善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應針對下面這些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
2、瀝青混合料的低溫抗裂性
低溫抗裂性是指瀝青混合料不出現低溫脆化、低溫縮裂、溫度疲勞等現象,從而導致出現低溫裂縫的性能。影響瀝青混合料低溫抗裂性的因素 影響瀝青混合料低溫抗裂性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特性如瀝青的感溫性、感時性、老化性能等,路面結構幾何尺寸如面層的厚度等,氣溫等環境因素如溫差等。
瀝青混合料低溫抗裂性的改善措施 混凝土的低溫變形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瀝青材料的低溫性質、瀝青與礦料的粘結強度、級配類型以及瀝青混合料的均勻性。應從設計與施工兩個方面來進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