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27 Click:989
11月13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會經濟峰會舉行,在“數字經濟:短暫繁榮還是加速轉型”單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一級巡視員李穎,富達國際首席執行官黎誠恩,云鋒基金聯合創始人、主席虞鋒,貝寶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丹尼爾·舒爾曼,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兼總裁付英波,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進行了發言,他們就新冠肺炎疫情刺激下數字經濟出現了快速發展但能否持續問題給出了答案。
11月13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2020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經濟峰會在數字經濟上舉行:短暫繁榮還是加快轉型。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一級巡視員李穎、富達國際CEO李成恩、云峰基金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俞峰、貝寶總裁兼CEO丹尼爾·舒爾曼,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兼總裁付英波,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發表了講話,回答了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刺激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但能否持續。數字經濟加速轉型不可逆轉的李穎指出,根據研究機構的計算,2020年中國是1-9月份信息消費規模達到3.6萬億,同比增長6萬億.5%。今年1月疫情開始時,沒有預料到會對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同時推動各種經濟活動的在線化邁出了決定性的重要一步,成為今年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最有力因素。但是,目前看到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控制的曙光,世界經濟有望回到過去比較正常的狀態。這會對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嗎?從今年防疫復工復產一線工作的情況來看,數字經濟將繼續蓬勃發展。”李穎說,首先,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全面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中,發展數字經濟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其次,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應對未來各種風險挑戰主要思路之一;第三,我國正在通過對工業互聯網的探索走入數字經濟發展的深水區。她說,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分析,決定了中國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將迎來更美好的未來,有理由期待十四五期間數字經濟的紅利進一步釋放。李成恩從具體案例分析證明了這一判斷。她說,數字經濟不再是一些科技巨頭的特權,而是各個行業都可以享有的權利。比如小企業利用阿里巴巴集團的物流在國內外擴大運輸群;蘋果生態系統中的應用開發者只需要檢查表格,就可以在全球銷售產品。可見疫情推動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這種影響才剛剛開始。她認為,數字經濟和歷史上出現的新技術一樣,不可能改變產品和服務創造更多消費的方式。在虞鋒看來,中國數字經濟近五年從2016年的11萬億增長到2017年的35年.8萬億,占GDP比例達到36%,對同GDP貢獻率為67%。這種數字讓數字經濟是短期繁榮還是加速產業轉型的答案不言而喻。我更想強調的是,這種轉變在某種意義上是不可逆轉的,是持續的,長期的。”如何抓住數字經濟引發的紅利正如丹尼爾·舒爾曼說,數字經濟對中國來說意味著一個巨大的機遇,電子商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小企業發展起來就會創造就業機會,加強社區,為整體經濟增長做出貢獻。但是如何把握數字經濟帶來的紅利呢?虞鋒認為,最重要的是提前布局,中國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已經很有前瞻性,有大格局思考。從最近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可以看出,中國政府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付英波建議從三個方面促進數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獲得更大的紅利。一是要推動AI產業化,用AI鞏固數字經濟基礎。AI與5G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交互融合,構建了數字經濟的新基礎設施AI具有很強的溢出帶動效應,能帶動其它技術領域的創新、生產變革進而促進經濟增長。二是促進產業AI化,推動AI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是加快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AI與實體產業深度融合不是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是深度融合的化學反應。兩者的融合將帶來實體產業模式的改變和產業結構的升級。三是加速AI治理促進技術的可持續發展。AI雖然是年輕的行業和技術,但由于其技術創新和對社會的深刻影響不同于以往的任何變化,如何善待和利用好這項技術對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斯蒂芬·羅奇指出,抓住紅利最大的挑戰是從建立平臺到真正利用平臺。要真正建立一個創新的社會,創新的活力可以在內部煥發出來,而不僅僅是借鑒別人的力量。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