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27 Click:1122
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主導的《信息技術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參考架構》國家標準(下稱“架構標準”)完成上海征求意見會議,即將正式報批。只有形成相對一致的標準才可以進一步促進行業規范發展,有利于機構低成本進入并形成良性循環。
記者從第六屆區塊鏈國際論壇上了解到,國家區塊鏈標準正在制定中。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牽頭的《信息技術區塊鏈與分布式會計技術參考架構》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架構標準》)完成上海征求意見會議,將正式報批。未來,該標準有望成為中國第一個區塊鏈技術國家標準。 標準化是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基石。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明表示,區塊鏈技術正在從小規模應用探索到大規模應用的實踐中,標準的制定非常重要。 在過去的10年里,區塊鏈有許多經驗和規則可以總結,如數據格式和跨鏈協議。只有形成相對一致的標準,才能進一步促進行業規范發展,有利于機構低成本進入,形成良性循環。總體而言,標準對產業發展具有總結、規范和引導作用。李鳴說。 一般而言,區塊鏈標準分為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 一位參與架構標準討論的業內資深人士表示,標準化可以總結當前最佳實踐,通過專業方法形成標準,以更多人的共識為產業發展提供更高效的發展模式。我國區塊鏈相關政策經歷了三個階段:觀察期、規范期和引導期。近年來,國家在政策層面加大了對區塊鏈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力度,成為新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持。目前,國內區塊鏈技術需要進一步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發展,加快標準體系和評估體系的建設。 據報道,目前已成為國家標準的三個標準是:20173824-T-469區塊鏈和分布式會計技術參考架構,20201615-T-469區塊鏈和分布式會計技術智能合同實施規范,20201612-T-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存證應用指南469。 李明說,從目前的技術發展路徑來看,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安全等技術需要相互融合,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率。除了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標準也在制定中,這些標準也需要更好的銜接。 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小組組長李立輝表示,中國關于區塊鏈的技術標準、安全規范和認證體系剛剛起步,要抓緊完善區塊鏈技術和區塊鏈金融的標準、安全規范和認證審核體系。 魏忠銀行副行長馬智濤參與了中國大多數區塊鏈技術標準的制定。他認為,目前行業的健康成長離不開不同階段的標準制定,這是行業發展的好選擇。同時,除了制定標準外,還應注意區塊鏈技術的實際使用和擴展。 據了解,區塊鏈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也已經啟動。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