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矚目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召開之際,中央部委、央企以及研究機構將在本周密集發布“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成就。5月8日,國資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央企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項目情況:自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合作倡議以來,47家央企共建“一帶一路”項目1676個,隨著峰會的召開,預計將有更多項目涌現。“一帶一路”倡議發起以來,我國稅收協定談簽進程也實現了“大提速”,協定網絡已覆蓋全球106個國家和地區,并與6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的54個簽訂稅收協定,今年還將與8個國家開展稅收協定談判。而就在此前的幾天,環保部、外交部、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則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顯示了中國政府在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行動中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中國在推動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共建共享的同時,將更加注重綠色投資、綠色貿易、綠色金融等體系性、準則性的建設。而這些,都令此次“一帶一路”峰會將達成的成果備受期待。
年來,中央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的年均投資增長15%,年均銷售收入增長4.5%,而這些項目大部分在“一帶一路”沿線。
在5月8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三年多來,在“一帶一路”沿線,中國共有47家央企參與、參股、投資,或和沿線國家企業合作共建了1676個項目。
以基建、能源、合作園區為重點,“一帶一路”沿線項目密集進入了落地期,受訪人士認為,在基建等領域,隨著產能合作的推進,“一帶一路”成為中國央企“走出去”的主要方向。而央企在參與“一帶一路”過程中,應在尊重當地利益訴求的基礎上,通過對接發展規劃、本地化經營、增加合作參與方、構筑利益共同體等手段來規避可能遇到的風險。
基建、能源、園區是重點
肖亞慶表示,近年來,中央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的年均投資增長15%,年均銷售收入增長4.5%,而這些項目大部分在“一帶一路”沿線。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央企參與的“一帶一路”項目超過千項,表明“一帶一路”正在加速進入落地期。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在新時期發出的重要倡議,央企在響應這一倡議上最為積極。央企中有許多基建類企業在國際上頗具競爭力,鐵路公路高鐵是長項,‘一帶一路’沿線需求潛力巨大,是這些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方向。”胡遲說。
基建、能源、園區是央企在“一帶一路”沿線布局的重點。
基建方面,央企發揮自身優勢,建設了蒙內鐵路等一大批鐵路和高鐵項目,以及喀喇昆侖公路等一大批高速公路,為當地的出行帶來了很多便利;建設的跨海通信光纜、陸地通信光纜及通信網絡和設施則促進了當地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
中國交建(17.260, -0.33, -1.88%)董事長劉起濤在發布會上介紹,中國交建三年多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約項目超過了400億美元,在沿線修建了10320公里公路,95個深水碼頭,10座機場,152座大橋,以及2080公里的鐵路。
能源方面看,央企在“一帶一路”沿線二十多個國家建設了60多個能源項目和油氣合作項目,并承建了中俄、中哈、中緬原油管道,中俄、中亞、中緬的燃氣輸送管線等能源運輸項目;近些年來,央企還承建了一大批火電站、水電站和核電站以及電網的建設。
園區合作方面,央企加大園區建設力度,有“樣板間”意義的中白工業園區一期起步區已基本完成“七通一平”,具備了全面招商引資的條件。
據商務部原亞洲司司長呂克儉介紹,目前中國已在“一帶一路”沿線25個國家建立了56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包括與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等國的經貿合作區,以及與老撾、越南等國的跨境經濟區。這些園區將為中企“抱團”走向“一帶一路”打造產業集群式“走出去”的平臺。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有觀點將相關產業轉移解讀為轉移過剩產能。胡遲認為,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在全球化的視野中,資源與產業本應是流動的,中國新投資的產能多是高端的產能,并非落后和低端的產能。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大國關系研究室主任鐘飛騰亦認為,產業轉移是全球現象,并非始于中國,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進行投資建設,遵循著產業轉移的普遍規律。中國在“一帶一路”十分重視基礎設施建設,這有利于當地的工業化,能夠提高當地人的收入,符合當地人的共同利益,是互利雙贏的。
肖亞慶表示,目前央企境外單位有9112個,分布在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下一步,將把“一帶一路”建設作為“走出去”的重點,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不斷深化沿線國家在裝備、技術、管理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
本土化經營構筑利益共同體
央企走向“一帶一路”風險控制非常重要。
肖亞慶表示,為了防止和減少這些風險,國資委采取了多項風險評估、風險預警、風險處置措施。央企也在加強海外項目的決策過程監管,相關項目的提出、風險評估,都是由第三方或國際權威機構來參與共建的,并盡可能多地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參與。
“應該看到,央企國際化的進程,相比歐美國家,時間仍短,經驗并不豐富,所以我們在‘走出去’過程中,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注重開放性與包容性,通過和世界上排在前面的一些頂級公司的合作、和各個國際組織合作,不斷減少風險。”
呂克儉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水平差異較大,抵御外部經濟風險的能力較弱,內生的動力不強。企業要高度重視一些突出的風險點,制定好安防的應急預案。
解決潛在風險的途徑之一就是找準利益的契合點。
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項目,該項目由于受斯里蘭卡政府換屆影響,停工長達一年。作為投資方,中國交建董事長劉起濤認為,這一項目能復工的核心原因在于,它是造福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造福當地人民的項目。
“這一項目可能會成為南亞最大的投資項目,帶動將近130億美金的投入,而且能夠為斯里蘭卡解決就業人口將近9萬人,進出的客流達到25萬人。”劉起濤說,“這樣一個項目,不管政府怎么更迭,最終還是能如期建設的。”
客觀因素外,另一重風險來自于經營本身,肖亞慶表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國資委和中央企業的基本責任。海外投資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相應投資風險,央企在“走出去”過程中也交了不少學費。他指出,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總體風險完全可控,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化,央企風險防控的能力也一定會提高。
在這方面,國資委也將加強督導、指導和追責,特別是對違規決策、盲目投資、違反規定投資造成損失的,一定要嚴肅追責。目前央企在海外有5萬多億資產,34.6萬員工,國資委在多個場合強調要加強境外國有資產監管。
在胡遲看來,應對經營風險,應加強與當地政府、企業合作。他強調,央企應重視本地化問題,中國的項目應當帶動當地的就業,資金方面也盡可能吸引當地的融資和投入,形成利益共同體。
呂克儉亦強調,企業應對接各國發展規劃,找準切入點,了解當地的游戲規則,優化合作方式,實施本土化經營。
實際上,央企在“一帶一路”沿線本地化經營上做了積極的探索。
中車集團董事長劉化龍介紹,中車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整體思路就是積極探索“五本”模式,即推動本地化生產、本地化采購、本地化用工、本地化售后服務和維修以及本地化管理。
“實踐證明,‘五本’模式的實施,對當地的就業、對當地產業的發展都帶來了比較積極的影響。”劉化龍表示,這受到了當地人的普遍歡迎,而這也是項目能成功推進的重要基礎。
RC-5閥門電動執行器,電動執行器
16mm中空纖維水泥外墻板
日吉華神島板 中鐵裝配裝飾板 品牌增強型裝飾性板 水泥纖維外墻掛板
日本水泥纖維干掛板 一戶建墻板裝飾纖維水泥墻板 水泥外墻干掛板
AT水泥纖維干掛板 一戶建墻板裝飾板 纖維水泥墻板 水泥外墻干掛板
防火冰火板 木飾面木紋冰火板防火板潔凈板護墻板
木絲水泥板 纖維水泥板 高強度水泥板 進口板
綠活建材 水泥板 手工夯土板 背景墻 商場裝修用板 提供質檢報告
昌吉自治州塑料編織袋,白色覆膜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蛇皮袋,灰色編織袋,綠色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透明編織袋,亮白半透編織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牛皮紙袋,紙塑袋,PP復合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彩印編織袋,珠光膜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灌裝口編織袋,方底閥口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塑料編織袋,白色覆膜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蛇皮袋,灰色編織袋,綠色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