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海市總工會新命名了一批“上海工匠”,中 建八局新型建造工程公司焊接負責人陳浩位列其中。此前,他已經獲得了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還連續兩屆擔任上海市人大代表。
20年前,還是一位普通農民工的陳浩不會想到,手中的這把焊槍會焊出一條工匠之路。
“煉”成“望聞問切”絕活
“焊好每一條焊縫,做好每一件小事,對每一個鋼構件負責。”上海工匠的評審現場,陳浩如是闡述自己對工匠精神的理解。
正是每一條焊縫的累積,讓陳浩“煉”成了“望聞問切”的絕活——他聽焊接時的聲音就能判斷出焊接電流與電壓是否匹配;看焊縫外觀就能了解施焊者的用弧方式和不足之處;根據超聲波檢測,在返修處理前就能明確判斷出缺陷產生原因。這項絕活也大大降低了生產一線的材料浪費和返工成本。
20年前,陳浩高中畢業后,來到南京電容器廠當起了焊接學徒工。
學焊接的路很苦。白天,陳浩認真跟著師傅學習焊接技術,晚上,繼續留在車間苦練焊接技巧。當時,電容器廠位置十分偏僻,夜晚他結束練習,獨自從車間走回宿舍,總要經過一片荒地。18歲的少年并非不害怕黑暗,但學好技術的信念支撐著他沒有放棄。
無數個黑夜,他一個人在車間里摸索焊接技巧,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總結,終于,飛濺的焊花中,他戰勝了對黑暗的恐懼,也沖破了焊接技術瓶頸。
每一條焊縫都是一次見證
在陳浩看來,每一次焊接都是一次挑戰,每一條焊縫都是一次見證,它們都會最終影響建筑工程的質量和生命周期,絲毫都馬虎不得。
2013年,陳浩來到中 建八局工作。在這里,他輾轉不同的城市,參與并見證了一座座地標建筑拔地而起,職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干過的工程越多,我越喜歡當焊工。”
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是G20杭州峰會的主會場,陳浩帶領的9人焊接班組要在兩個月內安裝完成6000噸鋼構件,時間緊、任務重。這個超大型建筑,現場鋼桁架結構十分復雜,且工序相互連接,牽一發動全身,一旦出現失誤造成返工就會嚴重影響工期。
當時正值酷暑,巨大的精神壓力、惡劣的氣候條件、高強度的焊接工作,讓一些工友產生了畏難情緒。作為公司的焊接技術骨干,陳浩一方面帶領工友探索改進焊接工藝方法,在分配任務時,把最難啃的硬骨頭留給自己;另一方面,在下班后主動與工友們聊天談心,安撫大家的情緒,釋放壓力。
最終,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提前15天完工,陳浩和工友們也跑出了30天安裝1.2萬噸鋼構件的“加速度”。
這樣的經歷在陳浩的職業生涯里不勝枚舉。青島東方影都3000噸異形鋼結構制作安裝1個月完工,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主會場1.1萬噸鋼結構45天封頂,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項目8500余噸鋼結構安裝40天交付……在這些項目的攻堅鏖戰中,陳浩和工友們不僅實現了完美交付,相關工程還摘得了魯班獎、中國焊接工程金獎等獎項。
研發焊接機器人助力智能建造
“焊工手里有團火,四季炙熱無處躲。十個焊工九個黑,全身上下全是灰。蹲低登高很平常,干的就是這一行。身上燙痕何其多,默默無語對誰說。”這首陳浩寫的打油詩,也是焊工作業環境的真實寫照。
20年與焊花為伴,陳浩對焊接的苦和累深有體會,為此,他領銜的陳浩鋼結構焊接技術創新工作室,一直致力于研究焊接自動化技術,希望借助機器人作業減輕焊接勞動強度,降低職業傷害風險。
研發過程中,陳浩尤其注重機器人的實用性。工作室研發的焊接機器人已經獲得了兩項國家發明專利,并在天津周大福、北京麗澤SOHO等超高層建筑建造中推廣應用,不僅有效提高了焊接效率和質量,還為公司節省了數十萬元成本。經過團隊反復試驗改進,4.0版的焊接機器人將于近期在施工現場投用。
“繼續優化焊接機器人,以小型化、可移動為方向,不斷改善焊工工作環境,提升企業智能建造水平。”談起近期的“小目標”,陳浩的眼里閃著光。
16mm中空纖維水泥外墻板
日本水泥纖維干掛板 一戶建墻板裝飾纖維水泥墻板 水泥外墻干掛板
昌吉自治州塑料編織袋,白色覆膜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蛇皮袋,灰色編織袋,綠色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透明編織袋,亮白半透編織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牛皮紙袋,紙塑袋,PP復合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彩印編織袋,珠光膜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灌裝口編織袋,方底閥口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塑料編織袋,白色覆膜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蛇皮袋,灰色編織袋,綠色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透明編織袋,亮白半透編織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牛皮紙袋,紙塑袋,PP復合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彩印編織袋,珠光膜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灌裝口編織袋,方底閥口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喀什地區塑料編織袋,白色覆膜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喀什地區蛇皮袋,灰色編織袋,綠色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