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碼頭”是指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洋碼頭”文創園,其南臨長江,北靠荊江大堤,東至柳林洲大市場,西至沙市汽渡碼頭,岸線長約2公里,總占地面積約67.5公頃。
園區內有怡和洋行、沙市打包廠、活力28廠、白云電機廠等50余處老舊建筑和工業遺產。2020年,“洋碼頭”片區被認定為湖北首批歷史文化街區。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保護好、活化利用好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是重要抓手。在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指導下,近年來,荊州將“洋碼頭”片區一批歷史建筑修舊如舊,引入文創、文旅項目。昔日廢棄的老廠房、破敗的舊建筑,如今已成為長江沿岸靚麗的文旅名片。
“洋碼頭”原本叫沙市碼頭,有3000多年歷史。由于水陸交通便利,自古就是長江沿岸主要的貨物集散地之一。1895年,沙市碼頭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四大內河港口之一,本地人逐漸將其稱為“洋碼頭”。水運的繁榮帶來了沙市商貿的高速發展,“洋碼頭”一時風光無限,成為當時省內第二大碼頭。
由于發展基礎好,20世紀中期,國家在沙市大力發展輕工業,沙市也一度被稱為江漢平原上的“工業明珠”。鄰近長江取水便利、物流成本低,活力28廠、白云電機廠等紛紛在“洋碼頭”附近設廠。
隨著公路、鐵路的高速發展,“洋碼頭”日漸落寞。20世紀90年代,一些老牌國企接連破產、關停。進入新世紀,碼頭邊的廢棄廠房、歷史建筑因年久失修逐漸破敗,“洋碼頭”片區也成了“臟亂差”的代名詞,居民們抱怨“臨江而不見江”。
2016年,荊州市政府按照長江大保護要求,投資16.58億元,啟動柳林洲大市場至沙市“洋碼頭”生態修復與保護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
除了整治、修復岸線生態,當地還不斷探索妥善處理原廢棄的打包廠廠房、候船室等老建筑的方式。
“不能一拆了之。”荊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沙市因港而興、因工而盛,以沙市“洋碼頭”為代表的碼頭文化、工業文化,是荊州城市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提質更新改造的重要空間載體。
2015年年底,沙市區政府對“洋碼頭”片區43.1萬平方米建筑實施征收,保留了15.2萬平方米的歷史建筑、工業遺產建筑等功能性建筑。
“漫步兩公里,穿越兩百年。”荊州決定將原廢棄的打包廠廠房、候船室等老建筑,進行保護性改造,將項目打造成集文化展示、創意工坊、旅游休閑、濱江觀光、運動健身、文創空間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長江商埠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秉承著修舊如舊、重現歷史風貌的原則,加固修繕歷史建筑時,工作人員盡量保留了建筑物原有的結構體系,在不改變其外觀特征的前提下,對墻面清臟補缺、修補門窗、檢修屋面、拆除搭建。
來到活力28廠房舊址,紅藍相間的“活力28”標牌引人注目。園區對舊廠合成車間進行設計改造,在保留生產設備的基礎上打造江漢明珠工業成就展示館,讓人仿佛穿越回20世紀80年代的沙市工廠。
沙市打包廠始建于1919年,是園區內歷史最久、文物保護級別最高的建筑。占地近千平方米、4層樓高的沙市打包廠呈南北兩棟對稱狀態,主體結構十分醒目,鋼屋架玻璃天頂搭配復古紅磚墻,顯示出濃郁的民國風。
修繕完成后,園區將對其一樓內部結構進行改造,打造大美荊江生態文明、沙市記憶文化展示館,作為展示本土文化、傳承城市文脈的重要陣地。
近年來,依托濱江人氣,園區大力打造多元化的夜間經濟消費場景,舉辦各類活動,持續激發消費潛力。
為讓“洋碼頭”亮起來,2021年,當地投資1800萬元對“洋碼頭”文創園范圍內的廣場、煙囪、合成塔等節點進行照明提升,打造統一協調、功能健全、布局合理的夜間環境。
今年4月,沙市“洋碼頭”文創園第三屆文創藝術節開幕,以“潮玩碼頭,藝薈荊江”為主題多業態引爆夜游打卡地。據介紹,園區將夜間集市全新升級,制定國潮青年創業計劃,聯合“洋碼頭”入駐商家打造“濱江潮玩集市”,“五一”期間日均人流量達到3萬人次。
RC-5閥門電動執行器,電動執行器
16mm中空纖維水泥外墻板
日吉華神島板 中鐵裝配裝飾板 品牌增強型裝飾性板 水泥纖維外墻掛板
日本水泥纖維干掛板 一戶建墻板裝飾纖維水泥墻板 水泥外墻干掛板
AT水泥纖維干掛板 一戶建墻板裝飾板 纖維水泥墻板 水泥外墻干掛板
防火冰火板 木飾面木紋冰火板防火板潔凈板護墻板
木絲水泥板 纖維水泥板 高強度水泥板 進口板
綠活建材 水泥板 手工夯土板 背景墻 商場裝修用板 提供質檢報告
昌吉自治州塑料編織袋,白色覆膜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蛇皮袋,灰色編織袋,綠色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透明編織袋,亮白半透編織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牛皮紙袋,紙塑袋,PP復合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彩印編織袋,珠光膜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灌裝口編織袋,方底閥口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塑料編織袋,白色覆膜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蛇皮袋,灰色編織袋,綠色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